|
2020年,阿里巴巴以超500亿港元、持股72%的“大手笔”,成功拿下了大润发。这家被誉为“零售之王”的商超巨头,自此也成为了阿里的“线下新零售”样板。曾几何时,业内对这场“强强联手”满怀期待,阿里前CEO张勇还信心满满地表示:“大润发和阿里巴巴因为彼此将更加与众不同。”! h7 \- {/ K. Y9 p! D! ^
! K) w% r4 K) }. H( u8 M0 D3 ^" Q然而,五年不到,这对曾经的“蜜月拍档”就开始分道扬镳。9月27日,高鑫零售(大润发母公司)短暂停牌,随后公告称收到一位潜在买家发来的收购意向书。这一事件不禁让人猜测:阿里曾引以为傲的线下商超业态,似乎要被摆上货架了。
0 u; t0 N- q; w( r6 \
$ U9 d/ q8 k9 L i# ?8 W这已经不是大润发第一次“被收购”传言缠身了。近两年,大润发多次被传将被卖出,先是中粮集团,再是擅长投资并购的KKR和高瓴资本。尽管之前的消息多是谣传,但这一次,高鑫零售的公告似乎给了这些传言实锤的可能性。4 p3 e; W, z% u0 P
) A+ j# n- C0 _+ W
事实上,大润发的盈利状况已经不复当年。2022年财报显示,这一年大润发首次出现净亏损,亏了7.4亿元,而营收也从2018年的993亿跌到2024年的726亿,净亏损扩大到了16亿。尽管阿里挖来了老将沈辉试图扭转局面,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。& M6 s9 z9 C+ @5 ~: b# [4 D F9 \
' E' u: |9 x! }. j- ~7 x
更糟糕的是,阿里新零售战略的主要推手张勇也已离职,而他的离开,直接影响了阿里对大润发战略上的支持和耐心。当前的阿里管理层更关注主业,如平台业务和科技业务,线下亏损的重资产业务逐渐不再是重点。
% h+ z1 F& @# e9 F1 K
; z' v+ i/ i6 g# E2 W! V从2005年起,大润发在中国的零售版图中一直名列前茅。在电商还未兴起的年代,大润发以大规模的门店数量和较高的市场份额,迅速崛起为全国领先的零售商。然而,随着阿里、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涌入线下市场,“新零售”的概念开始兴起。阿里当时以数字支付为核心切入点,试图改造传统商超,把它们变成支付宝的流量池,同时利用供应链金融的土壤,推动业务增长。; `) Y3 l k. l" b
: z( D( N u* o9 C: ~- [
不过,传统商超的供应链多层级、成本高、效率低,即便接入移动支付和数字化工具,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。相比之下,近年兴起的折扣店模式通过直接对接工厂,跳过了多层经销商,成本大幅下降。这种模式在当前居民收入下滑、消费信心不足的市场环境中反而更具优势,而传统商超业态的高成本模式已很难竞争。
( u' Y: [0 K% K' B
' B, Q4 p* z5 R2 w! @# `7 B' J* R, A在零售业的变化之下,阿里、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收缩战线,重回核心业务,京东将永辉股权套现,阿里则逐步退出传统零售业务。阿里新任管理层也明确表示,阿里计划逐步淡出传统的线下实体零售。
7 B# M6 }) S- P9 k: K( m5 @; _; q9 S+ b0 ]
如今,曾经的“零售之王”大润发,不得不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局面。( \2 g2 A, f- G' A# I
. F* v* i& ]( g3 D3 z+ E' J
* _( n! M9 v Y! m- S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