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8 }- S3 p. p! J0 f a
S' N! {, a% ?3 }, z, `+ l h# H! ~2 `
4 R% w5 d! Y) w7 S4 I
u8 [ v+ Y( Q: x& x0 {' @. l5 j6 o# f
近几年,骑行在城市里越来越火,既能通勤又能健身,还环保又省钱。骑上车,迎着风,骑个一两个小时,不仅甩掉压力,还像是去了一趟短途旅行。
* q& G# A0 b1 o4 p, X# b9 z1 m* u! B* \' \
在骑行圈,公路车一直是主流,但价格太高,动不动就上万块。而折叠自行车凭借轻便、好收纳的特点,成了新晋网红。像Brompton(小布)这样的高端折叠车,价格不菲,但大行这样的“平替”品牌,以亲民的价格和不错的性能,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,特别是在上海的潮人圈里,特别受欢迎。
5 o" {8 v+ a, C/ v0 y: d: B/ V3 r0 i! e' v1 u
大行冲刺IPO,销量猛涨
' Q( K" O: G( Q2 t在众多骑友的追捧下,大行背后的大行科工(深圳)股份有限公司,2024年前9个月卖出了17万辆自行车,营收突破3.5亿元。最近,他们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,目标是冲刺IPO。
W* L6 d) ]0 Z8 R) l1 _+ O$ z4 h! I+ z
大行的创始人韩德玮,今年已经83岁,被称为“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”。这次,他能不能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IPO,备受关注。
; O( v0 x: R$ G: u+ L1 d
. q) b" t1 \9 d' c, g6 x大行是如何成为“平替之王”的?
- |' x& f7 V8 T% m( l7 H! |, E不少人是被小布的高价劝退,才发现了大行。小布的价格普遍在1-2万元,而大行的车基本在3000-7000元之间,相对来说亲民很多。$ ]5 B9 k5 @6 m5 e* q
3 d# ~" c! c6 P+ W9 U! Z" f c$ i9 P
大行的产品线分为三个价格区间:, r1 N9 s, ^6 v2 h! m
( L5 B& r' L% ~; E: v
大众市场(2500元以下),占营收20%。
% h* {8 S& Z: o1 `* V! W' F' t
7 S; S+ K3 C+ W) e7 ^# P中端市场(2500-5000元),占比最大,2024年前9个月贡献了69.7%的收入。( x- d/ R5 J* F) V
! Q k7 |* c# ^高端市场(5000元以上),占总收入10.3%。
7 C4 @' a6 E+ b+ M8 J. Z- m3 v% M* q/ e* z* }4 U& ~
目前,大行在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占有率5.6%,在国内市场占比更是高达21.1%,稳居第一。2023年他们卖了15.69万辆自行车,2024年前9个月销量更是猛涨51.5%,达到17.52万辆。
/ }( @' u" q8 j6 C, B+ @& p
* L+ Z, Z) W! C' h' p l+ u; T& I其中,P8折叠车凭借铬钼钢车架和优秀的减震性能,销量已超过12万辆,是大行的明星产品。1 e2 a, m3 j" ?3 | E
0 T* R$ W: h& N* [* E" p; E线上销量猛增,但推广费压力大5 |) J: H- E# x3 {; Q7 m
大行的销售渠道主要靠经销商,占比70%。但线上直销增长很快,2023年线上销售额达到5810万元,同比增长312.1%。/ c# p' F0 u/ R9 H6 I! o
6 X X2 f9 J& c: x. E" M5 ~) M2 ]6 e不过,销售猛涨的背后,营销成本也在飙升。2023年,大行的销售和经销成本增长85%,达到2958万元。光是推广费就比前一年翻了三倍,从397万元涨到1214万元。2024年前9个月,推广费更是飙升至1599万元。: H6 J" V- q. x' r; W
9 ~6 f \7 V {% |/ ~产能吃紧,只能靠代工' h- i8 R6 k0 X* Z( Y
销量猛增,但产能跟不上。大行目前只有一个工厂,位于广东惠州,年产能9万辆。但2024年前9个月就卖了17.5万辆,远超工厂的生产能力。
, f# C7 C w: p( ~
) j2 F( I" p$ }/ e/ ]' T! Z为了弥补产能不足,大行不得不找OEM代工厂生产。2024年前9个月,代工厂生产的自行车占了55.5%。不过,代工模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,比如品控不稳定。5 \7 I2 R% L; Y, p8 m
5 S$ ]5 S% \: C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吐槽,买的大行车骑着骑着零件掉了,或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坏了,客服还不解决。对于这些问题,业内专家表示,大行必须重视品控,否则长期依赖代工可能会影响品牌口碑。
8 _. [" M) D: X4 V
4 _) I( x9 h' ^1 _2 I9 t' Q( j为了提升产能,大行计划在惠州建新工厂,预计2027年投产,年产能可达20万辆。此外,他们还计划收购一些代工厂,以增强生产能力。% A2 m+ K- V8 X8 n$ T& r$ Q) b3 w
& `) C6 v) R$ ^2 }( A5 J. t从激光物理学家到折叠车教父
" I4 o- | U+ _+ r; x: e大行的创始人韩德玮,绝对是个传奇人物。他9岁随父母移居香港,19岁移民美国。小时候成绩一般,但到了大学后发奋学习,最终成为UCLA博士资格联考的状元,26岁就当上了加州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助理教授。' T! L& n. V9 D- z4 `6 g1 F
8 S: ]+ L7 l6 g# w# B
后来,他加入了航天巨头休斯飞机公司,参与战术激光研发,甚至还合著了《激光手册》,成为业内权威。
' m2 V0 a/ L: C( j" |$ ]; b
4 o3 o3 @! X n5 K i但就在事业巅峰时,他突然决定辞职,转行创业,投身折叠自行车行业。1982年,他创立大行,从零开始做折叠车设计。凭借创新的折叠结构,大行迅速打开市场。2003年,他将大行的总部搬到深圳,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。
0 d) b+ q, c2 Q5 w6 ?; A$ {& C2 c5 {9 `- j
如今,韩德玮仍然是大行的绝对控股股东,持股88.56%。而且公司还很大方,2022年至2024年已经派发了三次股息,累计超4182万元。- h& `0 S, M% a7 f. g# T% i
( ^* I* D7 O1 N! m, N: M大行能否借IPO翻身? L* L: F1 q! B
大行如今面临的挑战不小:一方面,销量猛增但产能跟不上,品控问题也逐渐暴露;另一方面,营销成本越来越高,利润空间受挤压。, |, P/ x' \& a& K2 b& S
& ?( {8 l6 }1 S& T! Y/ H这次IPO,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工厂和提升供应链管理。如果一切顺利,大行或许能借此翻身,进一步巩固折叠自行车市场的龙头地位。
& q1 S8 v8 D! y% G( t7 g; r' k
/ n3 w5 B1 l6 U V$ v9 t至于83岁的韩德玮,能不能在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迎来自己的IPO梦想,就要看接下来的市场表现了。
8 F$ b' R4 B" m7 H
( t# N$ y7 z) E- w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|